新闻中心news us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Industry news

科学仪器行业的技术高地:光谱、色谱、质谱三大领域国内进展如何?

消息面上,2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基础研究进行第三次集体学习。会议要求,打好科技仪器设备、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国产化攻坚战,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同企业开展联合攻关,提升国产化替代水平和应用规模,争取早日实现用我国自主的研究平台、仪器设备来解决重大基础研究问题。

近年来,科学仪器的研发制造和自主化愈发受到重视。为推动国产仪器研发,解决国产仪器空心化问题,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等多个国家部委曾下发相关的支持政策和规划安排。

根据2007年和2011年两版《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均将现代科学仪器设备列入先进制造产业中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并在最新版本中还加入等离子体质谱仪、质谱联用仪等质谱分析仪器、高性能工业X射线CT装置、环境保护、社会安全应急检测等新的仪器类别。

十四五规划纲要,我国将适度超前布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强高端科研仪器设备研发制造;国务院、央行以及相关监管机构在减税、贴息、贷款等方面都出台了相关的扶持举措;教育部等部门将仪器设备列为了职业院校办学条件重点检测指标之一。

华创证券认为,在内部政策大力支持和外部进口管制持续的双重催化下,我国本土科学仪器公司有望在挑战中抓住机遇,加快国产替代进程。

一、科学仪器市场格局

整体来看,高端检测仪器由国际美、英、日巨头垄断。

当前全球市场主要参与者包括赛默飞(Thermo-fisher)、丹纳赫(Danaher)、岛津、安捷伦、沃特世、珀金埃尔默、西门子、布鲁克等。

我国科学仪器起步相对较晚,在研发技术、性能参数、质量可靠性等方面总体不及欧美国家同类。

在国内相关政府部门针对科学仪器行业出台鼓励性政策和划拨资金资助的背景下,国内有望成长出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学仪器公司,从而实现前沿技术的本土自主化。

二、科学仪器三大核心设备

科研仪器设备是典型的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产业。细分市场种类主要包括光谱仪、色谱仪、质谱仪、表面分析仪、材料测试仪、生命科学仪器、实验室设备等。

其中,光谱仪、质谱仪、色谱仪为实验分析仪器重要分支。

根据仪器信息网产业研究团队发布的《高校科学仪器采购市场需求分析(2022版)》,从采购金额上看,20221-7月三大类仪器高校采购中,光谱、色谱、质谱国产化率分别达22%12%5%

从采购台次看,光谱类设备进口海外品牌台次已低于30%,国产品牌达56%。质谱仪器进口品牌台次仍高,达73%

国产光谱、色谱、质谱采购台次较采购金额均高,以此推测国产品牌采购价格显著较进口偏低。

光谱仪

光谱仪是利用光的色散、吸收、散射等现象得到与被分析物质有关的光谱,从而对物质成分、结构进行分析、测量的物理光学仪器。

光谱仪产业链上游行业为光谱仪零部件,包括电子元器件和光学元器件,以X射线荧光光谱仪为例,其核心部件主要包括X射线探测器、脉冲幅度分析器、高压发生器、X光管、分光系统等。下游为应用领域,包括科研院所、钢铁、矿业、环境检测、电子电器、石油化工等领域,其中分子光谱仪的下游中生物制药领域占比较高,而原子光谱仪的下游中工业、环境与食品安全行业占比更高。

根据20221-6月份中国政府采购网可统计到的光谱仪采购信息,光谱仪中标数量为410套,中标金额约1.69亿,其中国产光谱仪中标数量为233套,平均单价为17.12万元,进口光谱仪中标数量为180套,平均中标单价为70.71万元。

从数量来看,国产光谱仪占比已超50%,但主要集中在低价光谱仪区域;从金额来看,2022H1进口光谱仪约占我国光谱仪市场的75%,且品牌所属地也集中在英、美、德、日四个国家,证明在高单价光谱仪领域我国进口依赖度高。

光谱仪向小型化、便携化趋势发展,中国光谱仪的增量市场增大,正在朝着实现国产替代迈进。以2021年光谱仪新品为例,除赛默飞、HORIBA等头部公司外,海光仪器、钢研纳克、鉴知技术等国产厂商均有着亮眼的表现。国内光谱仪主要厂商包括聚光科技、钢研纳克、天瑞仪器、莱伯泰科和必创科技等。

质谱仪:百亿蓝海国产替代可期

质谱仪是高端分析仪器,行业技术壁垒高筑,高端质谱仪存在卡脖子问题。

质谱仪行业集中度高,目前全球质谱仪市场主要被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占据,国外企业掌握质谱仪最核心的技术。

全球市占率排名靠前的厂商主要是SCIEX(丹纳赫旗下品牌)、安捷伦、赛默飞等,而国内质谱仪对外依赖度大,80%左右仍来自于进口,竞争格局与全球类似。

国产质谱仪与国外主要差距在于整机可靠性、核心元器件精密制造技术和用户体验。

在海关统计中,质谱类产品主要有质谱联用仪和其他质谱仪两类。

2021年中国质谱仪进口金额为16.15亿美元,出口金额为1.20亿美元,按照质谱仪均价15万美元(100万人民币左右计算),对应10000台进口质谱仪可供国产替代,发展潜力巨大。

国内质谱仪厂商主要包括聚光科技、钢研纳克、天瑞仪器、莱伯泰科、禾信仪器、皖仪科技、雪迪龙等。

色谱仪

色谱仪是一种分离分析仪器,具有稳定、灵敏、多用、自动化等特点,主要应用在化学工业、医药板块、食品工业、法医学、分子生物学研究等。

色谱仪按照依据的色谱法可以分为液相色谱仪与气相色谱仪等。

从区域分布来看,全球色谱仪市场规模主要分布在北美、欧洲、中国、日本四地,其中北美市场占比31%,欧洲市场占比26%,中国市场占比16%,日本市场占比10%

国内色谱仪厂商主要有聚光科技、天瑞仪器、皖仪科技和雪迪龙等。

三、国产化替代超预期

1 政策鼓励国产分析仪器技术研发,国产化替代超预期

我国大型科研仪器国产化率较低,科技部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设立专项加速国产仪器研发进度。我国分析仪器较海外龙头起步较晚,而海外龙头通过并购先发优势已抢占全球科学仪器主要市场份额,目前科学仪器仍主要依赖海外品牌。据《高端科研仪器国产替代发展策略研究》,我国大型科研仪器七成以上为进口产品,国产化率较低。我国通过部署高端科学仪器及核心部件研发专项鼓励高端科学仪器加速国产化。
科技部:自十二五起,科技部同财政部部署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设置专业重大科学仪器、高端通用仪器、关键核心部件三大类,开展高端仪器及零部件技术研发、系统集成、产业化。十四五期间,科技部设立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重点专项,以关键核心零部件国产化为突破口,支持高端科学仪器研制与开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过拨付款项资助经审核的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支持原创性仪器研制。2018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资助55亿元,共资助510项,2022年资助金额较2018年增长26%

2 贴息政策叠加退税优惠成催化剂,短期业绩或爆发

我国高校及科研院所科研仪器拥有量稳定、利用小时数高,存在更新改造缺口。根据科技部统计,2022年我国中央级高校和科研院所50万元以上仪器拥有量为4.7万台,较2021年仅增加5000台,总工作时长达6350万台*小时。自2017年《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实施以来,中央级高校及科研院所科研仪器利用小时数提升,而单台价值50万元以上科研仪器拥有量相对稳定,因此高校及科研院所存在仪器更新改造的缺口。

贴息政策叠加国产设备退税政策有望加大国产仪器采购力度。120229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对高校、职业院校和实训基地、医院、地下综合管廊、新型基础设施等设备购置和更新改造新增贷款,中央财政贴息2.5个百分点,期限2年。2022928日,央行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专项支持金融机构以不高于3.2%的利率向设备更新改造提供贷款,额度为2000亿元以上,利率1.75%,对符合要求的贷款本金100%提供资金支持。2)为鼓励机构采购国产仪器,研发机构采购国产设备可全额退还增值税,目前执行期限至20231231日。我们认为,在高校及科研院所科研仪器存在更新改造缺口的背景下,贴息政策叠加国产设备退税政策将加大国产仪器的采购力度

最后

政策推动国产科学仪器龙头研发进度超预期,已经初步突破光谱、色谱、质谱等高端仪器的技术门槛,部分实现国产化替代,结合贴息及增值税优惠催化,高校及科研院所更新仪器,采购国产设备的需求加速释放,国内龙头企业业绩有望爆发。科学仪器作为进口替代,实现自主可控的硬科技关键环节,伴随龙头公司业绩爆发,有望获得价值重估的机会。